
姓名:韓智強
出生年月:1987年03月
職稱職務:工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智慧交通研究所所長。
電子郵件:hzqjl1987@163.com/2013007@tyust.edu.cn
聯系方式:18734873481
主要研究方向
交通檢測與安全評估、深度學習算法研究、智能檢測技術及系統研發等。
—縱向課題
[1]山西省青年基金課題,時變效應下大跨曲線梁橋車橋耦合作用機理與沖擊系數計算模式研究(202203021212306),2023.01-2025.12,在研,主持;
[2]中央高校重點科研平台開放基金項目,基于模态綜合法大跨彎連續梁橋沖擊系數研究(300102211512),2021.01-2023.12,在研,主持;
[3]山西省專利轉化計劃項目:連續交通流時變效應下車橋耦合振動預警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202405001),2024.07-2025.06,在研,主持;
[4]山西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于敏感元作用大跨彎連續梁橋動力特性研究(201803D31076),2018.12-2021.12,結題,子課題負責人;
[5]山西省科技攻關項目,斜拉橋拉索系統健康監測關鍵技術研究(20150313014-2),2015.01-2018.12,結題,子課題負責人;
[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随機車載下大跨彎連續剛構橋沖擊系數研究(51008028),2011.01-2013.12,結題,參與。
—橫向課題
[1]廣西交通工程檢測有限公司,高速公路路面質量檢測服務項目,在研,2020/08-2025/03,主持;
[2]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所合作項目,結構監測傳感器失效類型辨識技術試驗(201954),2019.05-2019.08,結題,主持;
[3]中路高科合作項目,蘇通大橋報告複核及綜合報告編制項目(FA0202220194),2022.01-2022.04,結題,主持。
—技術轉讓(專利實施許可)項目
[1]一種公路工程路面自動裝卸式鑽芯測厚評估裝置(C2021014),2021.09-2024.09,在研,主持。
近五年來,主持各類項目10餘項,累計經費近300餘萬元。
代表性論文專著:
[1] Zhiqiang Han, Gang Xie, Yongjun Zhou, et al. Dynamic Response Analysis of Long-Span Bridges under Random Traffic Flow Based on Sieving Method. Buildings 2023, 13, 2389.(SCI收錄);
[2]Han Z, Gong J, Qiao Y. RDDS: Road Disease Detection Model Based on YOLOv5[C]//2024 IEEE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YBER Technology in Automation, Control, and Intelligent Systems (CYBER). IEEE, 2024: 511-516.(EI收錄);
[3]韓智強,謝剛,卓亞娟,等.基于車輪-橋面相幹激勵的大跨連續梁橋振動響應[J/OL].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1-11.(EI收錄);
[4]韓智強,謝剛,周勇軍,等.曲線橋梁車橋耦合振動數值分析方法[J].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2023,53(02):515-522.(EI收錄);
[5]韓智強,左新黛,周勇軍,等.基于主成分-逐步回歸的大跨彎連續剛構橋沖擊系數計算[J].公路交通科技,2022,39(01):72-80.(CSCD 北大核心期刊收錄);
[6]韓智強,謝剛,李路遙,等.不同道路服務水平下連續梁橋動力響應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2024,41(02):96-104.(CSCD 北大核心期刊收錄);
[7]韓智強,謝剛,李路遙,等.大跨連續梁橋車橋耦合振動響應[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2,22(11):4588-4595.(北大核心期刊收錄);
[8]韓智強,李路遙,周勇軍,等.多點激勵簡支梁橋車橋耦合振動響應[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1,21(18):7425-7432.(北大核心期刊收錄);
[9]韓智強,周勇軍,趙洲,等.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梁橋錨下有效預應力分析[J].力學季刊,2021,42(02):397-404.(北大核心期刊收錄);
[10]韓智強,周勇軍,趙洲,等.預應力混凝土T梁橋錨下有效預應力檢測方法[J].科學技術與工程,2021,21(14):6004-6009.(北大核心期刊收錄)。
發明專利(近五年):
[1]一種随機車流舒适性分析方法、系統及設備(第一發明人);
[2]一種橋台擋牆病害檢測方法(第一發明人);
[3]一種重載車流下橋梁橫向傾覆預警裝置及方法(第一發明人);
[4]一種交通連續流作用下橋梁耦合振動響應預警方法,ZL202210547758.1,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5]一種基于模糊評價法的橋梁總體技術狀況評分方法,ZL201910594366.9,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6]一種基于篩分法的随機車流下橋梁沖擊系數的計算方法,ZL202210511492.5,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7]預應力混凝土簡支橋梁錨下有效預應力檢測方法,ZL202110478169.8,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8]一種斜橋荷載試驗加載車輛定位系統及方法,ZL201910448769.2,發明專利(第一發明人)。
授權軟件著作權(近五年):
[1]公路車橋耦合動力分析系統,2022SR0883535(第一發明人);
[2]彎連續梁橋動力評估預警系統,2020SR1021889(第一發明人);
[3]橋梁檢測評定系統,2019SR0612191(第一發明人);
[4]橋梁檢測評估系統,2019SR0768521(第一發明人);
[5]橋梁裂縫尺寸檢測系統,2017SR056844(第一發明人);
[6]斜拉橋拉索預警系統,2017SR521923(第一發明人)。
省部級獎勵:
[1]環境多荷載場耦合大跨橋梁運行安全保障關鍵技術研究,山西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22;
[2]随機車流下大跨曲線梁橋車橋耦合振動研究,2024年“五小”創新大賽,二等獎,2024;
[3]PC梁有效預應力施工控制與評估技術研究,第五屆歐維姆預應力技術獎,三等獎,2016;
[4]交通強國背景下工程碩士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與實施,山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21;
[5]新工科人才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研究、探索與實踐,山西省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019;
[6]基于學生綜合素質與創新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與研究,山西省教學成果獎,二等獎,2018;
[7]基于三個實力培養的交通工程專業培養體系構建與探索,二等獎,2018。
個人榮譽:
[1]入選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研究中心、山西省發改委、山西省科技廳、山西省教育廳、山西省交通廳、山西交控集團、山西省文旅集團、太原市科技創新服務中心等專家庫;
[2]榮獲校師德标兵、優秀青年教師、優秀共産黨員、優秀班主任等稱号;
[3]擔任《Buildings》特刊副主編(SCI)、為《吉林大學學報》(工學版)(EI)、《振動與沖擊》(EI)、《西南交通大學學報》(EI)、《公路交通科技》(CSCD)、《施工技術》(中英版)(CSCD)等期刊審稿專家。
研究生成果:
[1]榮獲國家獎學金2項;
[2]獲批山西省研究生創新實踐項目2項;
①基于深度學習的道路病害輕量化檢測裝備研發與應用(學生主持)(2023)
②基于改進YOLOv8道路病害智能檢測系統研發與應用(學生主持)(2024)
[3]道路病害檢測系統V1.0(學生第一完成人);
[4]榮獲第十四屆“挑戰杯”山西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銀獎;
[5]第九屆太原科技大學“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級二等獎;
[6]第十七屆全國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山西省分區賽暨第七屆山西省大學生結構設計競賽三等獎;
[7]第十屆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校級三等獎。
招收研究生方向:
交通工程、土木工程、人工智能、軟件工程、計算機及自動化等相關專業。
[1]組内氛圍融洽,師生關系健康良好;
[2]提供所有可用計算、數據和設備資源(包含3090、4090顯卡)等;
[3]提供參加國内外學術會議、進行學術交流的機會;
[4]組織各類文體活動,如籃球賽、乒乓球賽、爬山、郊遊等。
歡迎正直、誠信、有擔當,能夠吃苦耐勞,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各位優秀畢業生加入研究團隊!